“察民情、办实事、大走访、大调研”活动二等奖文章——《切盼春风度玉关“民情大走访”感怀》
切盼春风度玉关“民情大走访”感怀
执法稽查大队 吴鹏涛
今年8月中旬,我与我们中心的同事们一道,积极响应市委的召唤,参加了民情大走访活动,对市区佘家垅社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走访调研。
这个小区是以中建五局二公司和七公司职工为主体的家属区。虽然时代的列车已把这里的住民带入了小康社会,但他们的生存状况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他们还是一个弱势群体,“小康”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一种期盼。
在接受访问时,住户们反应最多,感到最无奈的还是经济上的困境:有的退休工资偏低,难以养家糊口;有的一家数人,生活难以为继;有的一家三代拥挤于几十平方米的居室,申请廉租房多年未果;有的重病多年,无钱治疗…….。这些贫困家庭虽然家无常物,但由于防护设备差,仍常有小偷光顾,报了案也因为案小而不被受理,使得本来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这些贫困家庭的户主,过去大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者。如今他们中很多人虽然只能望楼兴叹,但也没有太多的怨言。家住41栋301室的张琼芳老人说,自己虽然没有退休工资,但只要待业多年的儿子能有个工作就心满意足了。
在谈到对干部作风的评价时,大部分住户的反映却比较谨慎,只希望社区干部多反映民情,多办些实事。反映比较强烈一点的是家住41栋401室的
这次走访活动,对于入世未深的我,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,一次灵魂的洗礼,所闻所见,感慨良多。
感慨之一,亲民先得知民。毛泽东同志说过: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,“要知道梨子的味道,就得亲口尝一尝”。“十八大”后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就是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深入群众,体察民情,倾听民声,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可是,多年来,这个光荣传统被很多人抛到了九霄云外。过去,我们很多人传唱“只要你过得比我好”,但在实际生活中,活的比“我”差的还大有人在。这些人的企盼与诉求,都应该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知民度就是亲民度的前提和基础。
感慨之二,先富要兼顾后富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在经济腾飞的路上走得很快,需要放慢脚步,既要等待落后的灵魂,也要善待落后的人群。现在,一些人是先富起来了,这些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占有着社会的大部分财富,悬殊的贫富差距已经造成了多少人心理失衡。社会主义不是贫穷,但也不是少数人富裕。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“水涨船高”,而不应该是“水落石出”。飞奔的时代列车,应该捎上祖国的所有同胞,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复兴之道。
感慨之三,小事不能小视。有首歌唱得好,“老百姓是天,老百姓是地,老百姓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”。这道理很简单,“民以食为天”,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尊为天地,并不为过。从走访中不难看到,有些诸如楼灯不亮,没有摄像头,以至常有小偷关顾,纠正户口年龄,排水沟不畅,环境卫生差等等,都是些不难解决的小事。但是老百姓的事,无论大小都是天大的事,决不能漠然视之。况且既是小事。也可能积小怨成积大怨,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感慨之四,时代呼唤担当。毛泽东同志说过:“只有落后的工作,没有落后的群众”。从走访中了解的情况来看,有的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介入,但更多的是需要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的担当与作为。老百姓的事并非都要“肉食者谋之”,每一个国家公务人员都应该是责任的主体,如果大家都能做到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,社会状况无疑会是另外一个模样。走访中,我常扪心自问,自己做得怎么样,以后该怎么做,从而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。